![]() |
![]() |
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意見公示?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6000噸大米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意見 2021年8月14日,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根據《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6000噸大米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新鴻HJ綜字第2108016號),并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和溫州市生態環境局的審查意見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自主驗收,提出驗收意見如下: 一、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1、建設地點、規模、主要建設內容 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糧食生產和銷售企業。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租用溫州中亞飼料發展公司位于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建興東路1699號的已建部分廠房作為生產用房,租賃面積為6000m2,設計生產規模為年產36000噸大米。 現有職工20人,不設食宿,年生產300天,每日生產實行三班24小時生產制(0:00?-?24:00)。 2、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企業于2019年9月委托浙江中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編制了《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6000噸大米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于2019年9月26日通過溫州市生態環境局審批(文件號:溫環蒼建[2019]253號)。項目于2020年7月開工建設,2021年2月竣工同時投入運用。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完成,各環保設施運行正常,具備了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條件。 3、投資情況 項目實際總投資500萬元,其中實際環保投資18萬元,占總投資比例為3.6%。 4、驗收范圍 本次驗收范圍為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6000噸大米建設項目配套的環境保護治理設施。驗收監測期間,工況符合竣工驗收監測要求。 二、工程變更情況 經現場調查確認,項目實際建設情況與環評內容基本一致。 三、環境保護設施落實情況 1、廢水 本項目廢水主要為員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后納入蒼南縣河濱污水處理廠處理,處理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排放。 2、廢氣 本項目產生的主要廢氣為碾米工序、分級、色選工序產生的粉塵、拋光粉塵、谷糙分離粉塵、裝卸、暫存、轉運粉塵以及清雜、去石、礱谷、粉碎過程產生的顆粒物。 項目碾米工序1#廢氣通過脈沖除塵1#處理后引至25米高排氣筒排放; 分級、色選工序廢氣通過脈沖除塵2#處理后引至25米高排氣筒排放; 碾米工序2#廢氣通過脈沖除塵3#處理后引至25米高排氣筒排放; 清雜、去石、礱谷、粉碎粉塵通過布袋除塵器1#處理后排放; 拋光粉塵廢氣通過布袋除塵器2#處理后排放; 谷糙分離粉塵廢氣通過布袋除塵器3#處理后排放; 裝卸、暫存、轉運粉塵廢氣于車間無組織排放。 3、噪聲 本建設項目噪聲主要來自碾米機、拋光機、粉碎機等設備運行噪聲,采取一定的隔聲減震措施,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4、固廢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稻谷雜質收集后與生活垃圾。雜質及粉塵集后外售綜合處理;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理。 四、環境保護設施調試效果 1、廢水 驗收監測期間,項目生活污水排放口監測結果表明,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懸浮物、動植物油類排放濃度和pH值范圍均低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限值,氨氮、總磷排放濃度低于《工業企業廢水氮、磷污染物間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中的標準限值。 2、廢氣 驗收監測期間,碾米工序1#廢氣凈化后排氣筒、碾米工序2#廢氣凈化后排氣筒、分級、色選工序廢氣凈化后排氣筒的監測結果表明,顆粒物的排放濃度、排放速率均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二級排放限值。 驗收監測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在廠界西北側布置1個上風向參照點,在廠界東南側布置3個下風向監控點,無組織廢氣監測結果表明,TSP(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最高點測值低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3、噪聲 驗收監測期間,根據實際情況于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廠界東北側、東南側、西南側、西北側設置4個廠界噪聲測點。所有測點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兩天晝夜間噪聲監測結果表明,東南側晝夜間、東北側、西南側晝間測點噪聲監測結果達標,西北側測點晝、夜間噪聲,東北側、西南側夜間測點噪聲監測結果因受背景噪聲影響且背景噪聲無法消除,結果無法評價。 4、固廢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稻谷雜質和生活垃圾。稻谷雜質收集后外售綜合處理;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理。 五、驗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后續要求 1、依照有關技術規范,完善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相關內容。及時公示驗收監測報告和驗收意見。 2、完善谷糙分離廢氣收集與處理系統,提高廢氣的收集率、去除率,減少廢氣無組織排放量,按照環評要求設置布袋除塵器排氣筒高度,確保長期穩定達標排放;規范設置廢氣排放口和監測采樣口;定期開展外排污染物的自檢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外排污染物達標排放。加強生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定期檢查、維修,使其長期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3、各種設備的選型應盡可能選用噪聲低、震動小的設備,對強噪聲設備(如碾米機等),安裝橡膠減震設施。加強設備的維護,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杜絕因設備不正常運轉時產生的高噪聲現象。依法申報排污許可證,建立技術檔案。 4、進一步加強各種固體廢物的管理,按規范設置固體廢物的暫存場所,并有明顯的標識,及時處理固體廢物,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臺帳和相應制度。 六、驗收結論 經資料查閱和現場核查,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36000噸大米建設項目環評手續齊備,技術資料齊全,環境保護設施基本建成,污染物能達標排放,其防治污染能力總體上適應主體工程的需要,具備環境保護設施正常運轉的條件。經審議,驗收工作組同意該項目通過竣工環境保護設施自主驗收。 七、驗收組成員信息 驗收人員信息詳見簽到單。 ? 驗收組成員簽字: ? ? ? ? ? ? ? 溫州綠常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2021年8月14日
|